党史天天学|11月13日
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
1990年11月13日 中共中央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0年11月13日,新华社报道:自1989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一年来,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制止了物价大幅度上涨,控制了通货膨胀。本年头十个月物价上涨幅度仅为4%左右,低于计划要求的目标。二是过高约工业发展速度,过大的建设规模和过热的消费都已降了下来。工业生产由一度滑坡转到逐步回升,全年工业总产值可增长6%;基建规模得到控制,消费市场由疲软渐趋复苏,并日趋活跃。三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工作有了良好开端。在工农业比例得到调整的同时,工业生产内部结构也正在朝着合理方向优化。四是经济秩序混乱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撤销合并了占全国公司总数三分之一的公司;查处了一批违法乱纪案件;新经济流通秩序正在形成。
1957年11月13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40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40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号召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第一次提出“大跃进”的口号。
1935年11月13日 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
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抗日救国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抗日反蒋。本年10月间,日本曾指使河北香河汉奸暴动,占领县城。11月,又策动汉奸进行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而国民党政府则指派宋哲元等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关于“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翌年1月,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正式发表侵华“三原则”,即(一)中国停止反日运动和放弃依赖欧美主义,努力中日提携;(二)承认“满洲国”;(三)中日“共同防共”。这些事件表明日本军国主义灭亡中国的计划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27年11月13日 黄麻起义
1927年11月13日,中共鄂东特委领导黄安、麻城两县人民,发动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在大别山地区率先举起武装斗争的红旗。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湖北省委为加强对黄安、麻城地区农民武装斗争的领导,建立了鄂东特委。1927年11月初,鄂东特委召开黄安、麻城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决定成立起义指挥部,潘忠汝、吴光浩分任正、副总指挥,戴克敏为党代表。会议还要求加紧训练农民自卫军,积极开展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
11月13号,鄂东特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黄安、麻城两县的农民自卫军为骨干,举行武装起义,夺取黄安县城。指挥部决定,先组成70人的突击队,由吴光浩率领,化装潜入城内,准备里应外合。
当晚10点,潘忠汝、戴克敏率领农民自卫军、农民义勇队向黄安县城进发,成千上万的群众手持鸟铳、鱼叉等原始武器纷纷加入起义行列。14号凌晨2点起义开始,农民义勇队经过浴血战斗,消灭敌人近200人,攻克了黄安县城,摧毁了伪县政府,生擒了伪县长。
国民党当局赶忙调集军队向黄安进攻。12月5号,敌军以重兵发动突然袭击,黄安城失陷,许多干部战士壮烈牺牲。为了掩护战友突围,鄂东军总指挥潘忠汝先后6次闯入城内,7次护送战友杀出城门、突出重围,为革命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戴克敏、吴光浩突围后,率队向黄陂转移,在相传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木兰山区开展游击战争,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初步基础。
黄麻起义宣告黄安历史上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的成立。农民自卫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军的起点。
1979年11月13日 《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和《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1979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和邓小平于11月2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央在通知中指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生活特殊化问题,意见很大,反映强烈。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邓小平在讲话中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必须带头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坚决反对特殊化,纠正一切不正之风,认真选拔、培养好接班人,切实关心群众生活